01
E点聚焦
国家发改委:2025年将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1月9日,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当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时提及:2025年,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深入挖掘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潜力,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深入推进“三北”工程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
中国科学家在锂金属电池领域获进展。
据华南理工大学1月9日消息,该校严克友教授团队成功在锂金属负极界面表面构建了同时具有高电子绝缘性、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化学稳定的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该成果将为研发、制造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等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关键技术。
02
国内新闻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到2027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1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上海:到2030年力争储能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
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指出,到2026年,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力争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近千亿级。到2030年,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翻番。
全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产。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报道,1月7日,山东省在运单体规模最大光伏项目、全国单体最大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及盐光互补项目——华电山东莱州土山1000兆瓦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并网发电。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绿电14.4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30.8吨,减排氮氧化物258.1吨,减排烟尘46.23吨。
硅料价格全线上扬。
1月8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价格,硅料与硅片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上周多晶硅成交价格小幅上涨,n型复投料及颗粒硅成交均价分别涨至4.15万元/吨和3.88万元/吨。同时,p型多晶硅成交均价也达到3.37万元/吨。多晶硅企业行业自律正式启动,对价格走势起到积极作用。此外,硅片价格扩大涨幅,N型G10L、G12R及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分别涨至1.18元/片、1.3元/片和1.55元/片。本轮涨价主要因供不应求,下游采购热情高涨,企业供货节奏加快,硅片库存消纳速度也相应加快。
03
国际新闻
德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吉瓦。
据新华社报道,德国联邦太阳能行业联合会1月6日发布公报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德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00吉瓦。2024年德国14%的用电量由太阳能系统提供,与2023年的12%相比有所增长。
印度寻求私人资本投资1070亿美元进行电网扩建。
据界面新闻报道,1月6日彭博社消息,印度正在吸引更多私人资本,以加快输电网络的扩张。印度政府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各邦应在一段时间内将输电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企业,从而实现输电资产的货币化。据悉,印度计划在2032年前投资9.2万亿卢比(约合1070亿美元)建设更多输电线路和输电网络,力争届时将清洁电力产能提高近三倍。
04
企业新闻
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比超40%。
据国家能源之声微信公众号1月7日消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比预期提前了整整一年。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204.6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230次,同比分别提高约10.55%、18.03%,为新能源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