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E点聚焦
国家发改委:加强和规范节能降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内容包括: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等。文件提出:列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的参照技术攻关管理并按支持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控制,其他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支持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控制,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支持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5%控制,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项目原则上全额安排。
02
国内新闻
福建:明确独立新型储能进入商业运营条件。
4月10日,福建能源监管办发布的《福建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指出,独立新型储能进入商业运营应具备签署项目启动验收交接书或鉴定书;完成并网运行必需的试验项目,电力调度机构已确认接入系统设备(装置)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要求和调度管理要求;签订并网调度协议、购售电合同或高压供用电合同。
武汉: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达100万千瓦。
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创新发展“新能源+储能”。到2025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标准煤;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碳排放强度完成省下达目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新型储能赛道装机规模创新高,需依靠高质量产品推动发展。
近年来,伴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快速提高,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行道,装机规模不断创新高。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其中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但新型储能赛道火热发展的同时,竞争也愈加激烈,行业内卷、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整体将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更为残酷,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面对产能过剩、行业加速洗牌等现象,企业应着眼长期主义,守住安全和质量底线,在产品质量、寿命、效率上持之以恒,以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迭代,快速有效的需求响应,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3
国际新闻
波兰:截至2023年底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17GW。
波兰研究机构可再生能源研究所(IEO)称,截至2023年12月底,波兰的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7057MW,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名列前茅。紧随其后的是风电(9428MW)和水电(979MW)。波兰去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6GW。
声称“应对中国产能过剩”,美国不排除对光伏产品设置贸易壁垒。
美国财政部部长Janet L.Yellen表示,为了应对中国太阳能光伏和储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美国"不排除"采取保护性贸易措施的可能性。据悉,美国已对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多个中国行业征收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推进全球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光伏产业支撑。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并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目前,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三大主材——硅片、电池、组件的出口量分别达70.3GW、39.3GW和211.7GW,同比分别增长93.6%、65.5%和37.9%。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的迅猛增长已经让不少国家感到焦虑和担忧,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政策将中国光伏产品排除在外。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和加大光伏等新能源投资合作的趋势不会改变,全球光伏市场装机增长态势不会改变,中国光伏产品服务全球的局面不会改变。全球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离不开中国光伏产业支撑。企业“出海”也应继续以全球化视野合理布局,提供多元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互利共赢,共同开拓全球光伏市场。
04
企业新闻
全球首个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储能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4月11日上午,远景储能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面向新型能源系统的全新智慧储能系统——EnPower智慧储能。远景方面表示,该储能系统搭载远景动力350Ah储能专用电芯,循环寿命提升至15000次,交直流一体设计,全生命周期放电量提升超8%,相比现阶段市场主流产品,EnPower智慧储能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可降低45%,这也是全球首个“交直一体”5.6MWh储能系统。